
关于图书馆的警句
1、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科学是奥妙无穷的。
2、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
3、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
4、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
5、任何时间皆可读书,不需桌椅器具,不需约定时间地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6、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7、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时间的人赶到他们的前面去。
8、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9、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1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1、物之成于气,人之成于学。
12、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13、科学是到处为家的,——不过只是任何不播种的地方,它是不会使其丰收的。
14、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15、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16、先读最好的书,否则你根本没有机会去读了。
17、选择作者如同选择朋友。
18、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
19、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2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1、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22、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
23、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
2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25、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
26、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27、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
关于图书馆的警句(二)
1、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4、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
5、不要为已消尽之年华叹息,必须正视匆匆溜走的时光。
6、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7、希望便是快乐,创造便是快乐。
8、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
9、敢于浪费哪怕一个钟头时间的人,说明他还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价值。
1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1、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
1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3、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14、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15、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
16、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17、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8、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19、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20、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
21、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
22、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
23、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24、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
25、读书必专精不二,方见义理。
2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2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
关于图书馆的警句(三)
1、读和写是学生最必要的两种学习方法,也是通向周围世界的两扇窗口。
2、读书能获得知识,但更有用的知识对世界的认识却只能通过研究各种各样的人才能获得。
3、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4、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5、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6、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7、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8、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9、青年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
1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1、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1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3、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14、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15、书是源泉——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1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7、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
18、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要多读书,但不要读太多的书。
19、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20、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21、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
22、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23、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过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
24、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25、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2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